來源: 作者: 點擊量:2552次
震后第十天,積石山各安置點建設也相繼進入尾聲,但在大河家鎮雄關路,青年突擊隊隊員陶仁虎和王善民還在緊張忙碌著。
“還有一批板房需要轉運!連夜要干完!”
“這怕是有點緊張吶!”
“啥急活難活沒干過,走,上車!”
匆匆吃完早餐后,他們倆便驅車趕往安置房集中存放點,與先前救援隊員們匯合。
接到任務后,交科公司抗震救援隊迅速組織人員開展安置房轉運作業。“如果不及時轉移影響安置點建設,受災群眾不能及時入住,我們責任重大!”說罷,五輛大貨車疾馳而來,王善民又投入到緊張的吊裝指揮作業中去。
“這兩個尕娃展滴很吶,配合也好!”卡車司機們紛紛交口稱贊!
震后,各基層公司迅速調集預備救援力量分批趕赴災區,“修建臨和二級公路我們就在臨夏,本地情況我們也熟,家中無緊急事務,請派我們去!”陶仁虎和王善民主動請纓,成為后續支援力量的主力!
“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,這時候我必須上!還有,對外聯絡記得叫上我!”李延俊是臨夏州臨夏縣人,在與百姓溝通、政府對接等對外緊急聯絡工作中,大家都習慣叫上他。
“對外溝通無壓力,他還是個百事通!”積石山縣部分老百姓習慣于方言溝通,容易出現交流障礙,導致物資采購等工作無法順利進行。李延俊和當地老百姓們很快打成一片,迅速了解了周圍商鋪營業情況、設備物資調配情況等一手信息,很多工作都得以快速推進。
放線、吊裝、指揮機械、內部安裝等工作,李延俊見一個干一個,不躲不避,當鏡頭再次對準他時,他告訴我們:“咦!可別再拍我了!大家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都想著多努力一分,受災群眾就可以早一天住進安置房,過一個溫暖的寒冬!”
“叔叔!我們家水壺燒不開水?”
“你好,我們屋里燈咋不亮!”
冬日的積石山晝夜溫差極大,而山間的最高氣溫只有零下2度,連說話都冒著寒氣,而楊釗和康偉還在不停的忙活著,穿梭在板房間安裝調試用電設備。
圖片
“線路還是有問題,燈不亮!”
“手凍麻了!你稍微一等,馬上解決!
為了保證作業進度,他倆的棉大衣總是頻繁“失蹤”,大家都問他們為啥不穿暖和點再干?他們卻說:“這么多房屋,我們得保證受災群眾用到的每盞燈都是亮的,每個插座都是有電的,可萬萬不能讓自己熱了,受災群眾冷了!”
自從進入震區以來,他們倆每天都是如此,哪個房間的電路有問題、哪個房間的開關不合適,他們都心里有數,說話間,一位受災群眾又來求助了,而他倆又扛起了梯子、撿起工具包,向遠處跑去。
而在此次抗震救災過程中,每天重復固定工作的隊員還有很多,但他們從未有過不情愿、不開心,受災群眾們的請求他們總是第一個回應,想方設法解決,接電完成后,他倆告訴筆者:“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!”